隐藏内容
本内容需权限查看
  • 普通用户: 15金币
  • VIP会员: 免费
  • 永久会员: 免费
已有998人解锁查看

 【王升旭】针灸学的技术

本系列介绍了针灸学的起源、针具的起源、刺法及灸法的起源于发展、刺法与灸法的操作手法、量学要素以及毫针刺法等
大师简介
王升旭,男,主任医师,教授,博导 1962年9月出生。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,医学博士。解放军针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。主要研究针灸治疗慢性颈肩腰腿疼痛和脑血管意外、脑外伤后遗症。临床开展了电针华佗夹脊穴治疗颈椎病、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、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脊柱相关性疼痛的系列研究,醒神开窍针法促醒脑外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的临床研究。
 顺经而刺则为补,逆经而刺则为泻。 子午流注(有软件):纳子法。灵龟八法。 一根艾条能烧一个小时。 艾叶:火力温和、持久。 麦粒灸。雀啄灸。 艾灸盒。温灸器(可以调节高度,调控温度)。 刺法及灸法操作的量学要素。 刺激强度——得气的强弱。 提插捻转。 轻度、中度、重度刺激。 捻转:角度、频率。 提插:幅度、频率。 针刺刺激持续的时间。 针刺间隔时间。 艾灸的量学要素。 热敏灸(热敏点)。40分钟——1小时。面神经炎。  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本站原创发布。任何个人或组织,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,禁止复制、盗用、采集、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、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